科研教学

科研教学

教育理论千百种不及我们对孩子的诚与爱
来源:本站    作者:西大技工学校
时间:2023-05-31 08:50:50    阅读:252

教育也许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智者提出过自己对教育的看法。若这些看法论述的详细周密,就会成为某种教育理论。无论中国的君子教育,士的教育,还是西方的贵 教育、泛智论、白板说、自然教育、平民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对当世与后代的教育者有所启发。

因多年从事教育行业,我已逐渐成为一个非专业的“教育咨询师”。有很多家长和朋友开始向我咨询各种教育问题。很多人希望我用某种“教育理论”,提出某些具体方法,用以解决他们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比如,孩子叛逆不听话,早恋,游戏上瘾、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上课不听讲,没有学习兴趣……听过不少问题后,我越来越觉得,教育理论千百种,都不及我们对孩子的诚与爱。

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好的教师……” 

我总是觉得,当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当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首先表现出来的是诚与爱时,我们才是合格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真诚就是不虚伪、不矫饰、不用身份的优势给人以压迫感,而是把孩子当人,用一种真诚、文明的态度与TA沟通和相处。对孩子的爱就是不虚情假意、不表演,少用各种刻意的“手段”故意展示“爱”,而是真心疼爱孩子,用我们本能的善良、理解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自由。也就是,坦坦荡荡,实实在在地和孩子保持心与心的连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有爱才是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接下来,从两方面说明一下想法。

 莱西西大技工学校

亲子关系 

从父母角度讲,青岛西大不相信世界上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因为呵护自己的后代是人之本能。许多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于人。每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都对孩子抱有天然的爱。从一眼看到孩子,到一次抚摸孩子,拥抱孩子,我们对孩子的爱都是纯乎自然的流露。而孩子初从吃饭、睡觉、走路等方方面面都完全依赖父母,他一次说出的完整词汇一般也是妈妈、爸爸。这时,家长是孩子完全信赖的人。所以,父母对孩子初的爱与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亲子关系的自然基础。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事”,越来越自我封闭,不愿意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甚至开始与我们为敌,我们说东,他非要向西,我们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偏要干出来让我们看一看。亲子从“亲密的朋友”,变成“可怕的敌人”。这时候,父母开始苦恼,再多方求教向我这样的教育工作者,询问改变的办法。面对这样的家长,一般情况下会问出以下问题: 

l 您一周陪孩子多久?

l 您有多久没有拥抱孩子?

l 您有多久没有和孩子说一句关心的话?

l 您有多久没有和孩子进行长时间的聊天?

l 您是否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溺爱孩子?

l 您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吗?

l 您要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在看电视,玩手机,打麻将,玩游戏?

l 您是否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TA提供条件?

l 您有没有给他自由探索、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每天给TA安排了很多自以为重要的事情?

l 您是否总是把自己的意志用各种手段强加给孩子,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l 您是否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自由的人,而不是你炫耀的工具或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

l 您是否对孩子只是指责,而很少鼓励或帮助?

l 您是否总是指控孩子做不到,而自己从来没有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

l 您是否总是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并总是将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对比?

……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掌握关系的主动权。所以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首要原因,大概率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家长,需要反思的问题太多了。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的认真反思,并据此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整,被破坏的亲子关系很难恢复。所有的关系都是从长期的陪伴、理解和相互尊重中来的。对孩子的过度疏忽、过度放纵、过度操控、过度溺爱都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原因。而方法的简单粗暴、虚伪造作,“拐弯抹角”也是让亲子关系恶化的手段。

如何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面对这个问题时,我常常不愿意根据任何“教育理论”,提出一种刻意的方法。我会说,在孩子仍然与我们保持亲密的时候,一定要通过长期的陪伴,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聊天、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如果孩子喜欢打篮球,就争取能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打篮球;如果孩子愿意画画,就试着和孩子一起画画;如果孩子想做一些略带危险性的事情,就在保护好孩子的前提下,让他尝试;如果孩子想做的事情,我们自己不会做,就提供平台和条件,帮助他去做;如果孩子想做的事情明显会对TA有伤害,要通过平等谈判的方式,告诉孩子利害关系;如果孩子想独立完成某项从未尝试的挑战,我们要适当的放手,让孩子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孩子保持长期的亲密关系,永远和孩子成为“朋友”。只有在家长长期陪伴下成长的孩子才有安 感,只有在家长长期尊重下成长的孩子才有自尊心,只有在家长长期帮助下的孩子才有自信心,只有在家长长期关爱下的孩子才有仁慈心。 

如果亲子关系已经被破坏掉,我们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并用爱心、耐心和陪伴恢复正常的亲子关系。具体方法依然是长期的陪伴、理解、分享和关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如果亲子关系已经被严重破坏,甚至造成了亲子双方的心理阴影,乃至心理疾病,那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或教育咨询人员介入。若亲子已经产生“敌对”,并且孩子已经受到巨大的心理创伤,很可能任何“教育理论”和具体方法都已经失效。这很可能是不可逆的人间悲剧。 

我希望天下父母都能疼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还爱我们的时候,小心地呵护好彼此那份天然的信任和依赖。以诚与爱为纽带,维系我们和孩子心与心的连接。身为父母,我们不一定有足够的文化水平可以教孩子具体的知识,但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爱他们,证明他们在我们心中很重要,证明他们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份诚与爱可以超越任何知识、技能或教育理论,成为孩子成才的强大力量。 

夏丏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 

莱西西大技工学校

师生关系 

从师生角度讲,青岛西大首先奉劝那些根本不爱孩子,一看见孩子就头疼的年轻人,一定不要为了赚一点薪酬,贪图两个假期随便从事教育行业;奉劝那些自视甚高,目中无人、不懂尊重孩子的成年人,一定不要为展示自己的“才华”从事教育行业;奉劝那些根本不爱教育,不思考教育,只是找份工作的人不要从事教育行业。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关系中,以智启智、以心换心、以德养德、以美唤美的交流过程。教师不爱孩子,就不会用心成就孩子;教师自视甚高,就不会放下身段为孩子的成长服务;教师不爱教育,就不会日夜研究和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适合不爱孩子,只爱自己的人。世界上还有很多体面的工作,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出更大的名,有更大的权力。但教育行业是成就他人、延续文明、开创未来的清贫事业。要静得下,要耐得住。 

如果我们爱孩子,愿意和孩子谦卑平等地交流,愿意把成全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一位,我们就有一个做好老师的基本素养。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是未成年人,不知道我们是否爱他们,不知道我们是否真诚的对待他们。我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每一个表情都可以被孩子们准确地捕捉到。与孩子交流的我们,对孩子来讲可以说是“透明人”。不是从内心生发出对孩子的诚与爱的“演技派”教师,一定会被孩子看出虚伪造作,也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厌恶。人心对人心是有感知能力的。真心对真心会相互吸引,虚情对假意只能应付一时。 

身为教师,我们的专业素养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深入研究自己的学科知识,掌握学科规律,熟悉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科历史和未来有持续的了解和思考。我们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吸收前人的经验,争取让自己在教育技术方面变得越来越专业。我们要备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堂,认真评估,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负责任。但所有这些的基础是我们对孩子有真诚的爱,深入的了解,深刻的理解和持续的关怀。 

作为教师,也许我们的视野不是开阔的,专业知识不是强的,也说不上对某种学问也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但是,我们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下功夫,要用理想和真心引导孩子,为孩子提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资源,让孩子站在我们有限的能力和知识水准上,走上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之路。我希望我们教育出的孩子都可以在他们的道路上获得成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如果我们的学术水平非常高,但师生关系特别糟糕,多数学生一定不会在本学科上有较好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学术水平一般,但师生关系很好,学生起码不会厌恶本学科,也会竭力和老师一起学习。作为老师,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师生关系处理得好,同时专业素养很高。但对于大多数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中,师生关系大概更为重要。(对于有些天资较高、自觉性很强的孩子,大概教师的学术水平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和学生的关系出现裂痕,作为成年人,我们首先要扪心自问: 

l 我们对学生是否真诚相待?

l 我们是否热爱教育事业?

l 我们是否把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放在一位?

l 我们是否抱着哄骗学生、糊弄学生的心态对待学生?

l 我们是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思维?

l 我们是否能够宽严结合,保持好与孩子的距离?

l 我们设计的课程是否适合孩子?

l 我们有没有把不同的孩子进行差异化对待?

l 我们是否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l 我们是否为孩子的“终身学习”负责?

l 我们是否可以用理想引导孩子,让孩子有一种向上的精神?

l 我们是否可以为孩子的成才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

l 我们是否把孩子当成我们实现自身目标的工具或手段?

…… 

作为老师,如果我们真爱孩子,对孩子以诚相待,我们一定会不断思考这些问题,并与孩子保持心连心的关系。不仅成为TA学业上的领路人,也成为TA人生的指引者。

莱西西大技工学校

鲁迅说:“肩起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为理论“解蔽” 

我从来不排斥理论,在某种情况下“理论”是个好东西。但“理论”是教育的工具,而诚与爱才是教育的核心。过度的“理论”包装,很容易让我们忘掉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系带来的自我成长。就像夏丏尊先生所言:“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没有人就没有教育,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教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真伪,美丑,善恶,只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有真诚与虚伪,关爱与愤恨,理解与苛责,忠诚与背叛,宽容与偏见。做教育的人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人”,永远站在理想主义的角度,抱着学习的心态,从人与事中看到优点和好处。永远要用诚与爱对待学生。有孩子的家长,也应该尽量让孩子看到我们身上的美好,以内心深处对孩子的诚与爱对待自己的孩子,与他们保持心与心的连接,让他们快乐和自由。 

世间也许并不完 ,我们自身也充满缺陷。但在所有污秽不堪的现实中,教育应该是干净的。我们成年人,要用大地勇气和真诚呵护好下一代,让他们过得幸福美好,自由快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困苦艰难的事。(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